中国光伏企业面临欧盟指控 

 

9月25日,欧洲光伏产业联盟发出公告,称已向欧盟委员会提起了针对中国光伏公司的反补贴诉讼,要求对中国光伏产品进行反补贴调查。这也是欧盟在9月6号启动对我国光伏反倾销调查后,欧洲光伏产业联盟又一次对我国光伏产品提起诉讼。而国内多家光伏企业纷纷发表声明称,至今未收到任何非法的政府补贴。

欧洲光伏产业联盟相关企业称,来自中国的光伏企业受益于中国政府货币政策导致的非常低的利率水平,这实际上是一种非法的补贴。

对此,国内最大的光伏企业巨头英利绿色能源和天合光能均发表声明称,公司至今从未获得政府的任何非法补贴。天合光能人士称,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公司的融资和成本结构完全透明,公司以市场利率水平从多个渠道获得融资支持运营,有些是私募借贷有些是公开融资。英利绿色能源的声明则指出,公司获得的融资都是以普通市场利率获得,并且根据国际会计准则和通常账目规范来处理。以2009年至2011年获得的融资为例,加权平均利率是在6.3%至7.1%之间。

据悉,根据欧盟的法律程序,欧盟委员会将在45日内决定是否针对指控展开调查。如果发起调查,那么在之后的几个月内,我国输欧的太阳能产品将被征收临时关税,征税最长可达5年。

早在9月6日,欧盟已经发出通知正式启动对华光伏太阳能产品的反倾销调查,范围包括晶体硅光伏组件、电池和硅片。

作为全球光伏产品最大规模应用地欧盟,“中国出口的产品大约占70-80%,出口最多就是组件”。

2011年中国太阳能产品对欧出口超过200亿美元。但如今大势已变,欧洲一些主要国家今年削减了光伏发电的补贴,2月份时全球最大光伏产品应用地德国宣布下调光伏补贴方案。加之不景气的经济和中国光伏产品,欧盟本土企业遭受巨大冲击。

此次欧盟发起的反倾销调查,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研究院欧洲研究部副研究员姚铃对人民网财经记者表示,反倾销的技术指标认定上是比较难的。

一位熟悉光伏产业的人士说,德国so-lar world(此次反倾销调查的推手)其实是想发起“双反”(反倾销、反补贴),但反补贴证据不太充分,原因在于中国光伏企业中大多数都是民营,不像风电业国企居多享受补贴多,因此不太成立。

不论哪种结果,这都令国内光伏企业神经紧绷:一旦欧盟裁定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中国产品将失去价格上微薄的竞争力,令本来就难过的日子雪上加霜。“中国的光伏组件比欧洲的光伏组件价格也就低0.1欧元/瓦左右”,上述人士说。

近年来,国内光伏企业一直处在整合的过程中,产品价格也处在底部。有预计称,到2013年光伏组件价格将继续下滑,至67美分/瓦。国内龙头企业之一尚德电力,此前已下调全年的出货量,预计为1.8GW至2GW。

曾受热捧的光伏产业为什么会这样?从疲弱的宏观经济环境看,光伏产业疲软的真正原因是需求供给不平衡。

光伏企业的人士称,欧盟的裁定对中国光伏产业的损害将远超美国“双反”。一旦征收超过30%的关税,就意味着70%的市场需要放弃。

“一旦欧盟裁定双反,估计国内很多一些小厂会彻底破产。大企业经历过整合存活下来,受制裁最多停产,小企业就破产了”,但这也非致命一击。

上述熟悉光伏业的人士表示,现在关键是看调查之后会征收多高的税率,如果是象征性的征税,影响不大。

他还说,“其实要是欧美不双反,对下游企业最有利,因为硅料价格跌了,成本下降了很多,但一反日子就难过了”。

国内光伏产品的原材料50%以上都来自欧洲,因此作为反制措施之一,国内多晶硅生产商已向商务部申请对产自欧盟的多晶硅“双反”调查,但这个结局谁也不愿意看到。

如果是反倾销,企业可以绕开市场,转移到国外生产,或者跟国外企业合作。但如果是反补贴就比较麻烦,涉及到政府方面的政策改动会比较大。